按照省委的安排,2019年4月份,杨海涛被组织上选派担任夏津县雷集镇康寺村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两年来,在派出单位德州学院党委和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康寺村两委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履行第一书记职责,抓党建、促脱贫、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孔繁森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培植公仆情怀。同时,抓实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阳光质询会、党员民主评议,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为党员过“政治生日”等,增强组织生活的仪式感与向心力。以“把基层干部带起来,把基层组织强起来”为目标,发展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并带领村两委到各地示范村参观学习,开拓工作思路。两年来,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结合实际,积极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
从为民办实事入手,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将六十万元公益项目资金用于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改善村容村貌、维修改造公共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建设康寺党群服务中心,安装路灯、铺砖硬化、改造污水处理站、建设文化墙,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得到广泛好评;为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他组织开展了送医下乡活动,邀请市级三甲医院专家来雷集镇义诊,为群众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借助国家对农村合格饮用水改造的政策,完成康寺村饮用水改造工程,解决了多年来村民健康饮水问题;为使贫困户尽快过上好日子,他经常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详细了解其致贫的原因,帮助他们借助国家扶贫政策解决生活困难;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组织要求的时间到岗到位,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与村两委并肩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各项工作。
同时,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校地合作交流。一是邀请德州学院农业专家来村为种植、养殖大户传经送宝,有效地促进了村里的农业生产,并谋划在雷集镇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分院。二是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德州学院先后有四个二级学院组织师生到康寺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与小学生的精彩互动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三是协调德州学院教工志愿者服务队来雷集镇开展志愿服务,举办乡村规划及种养殖科技讲座、大型义诊、家电维修等。四是协调德州学院宣传部、工会、合作发展处、后勤处等,来康寺村开展图书和文体用品捐赠、义诊和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聚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为解决村集体产业发展难题,深入调研,科学制定帮包规划。按照“五必访五必问”要求,通过入户调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精心编制两年帮包规划;根据所在村的耕地、作物种植情况,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抓好防灾害天气、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针对果树种植产业,建立市级绿色认证家庭农场,帮该农场销售了近万斤苹果、桃子和水果玉米;为促进脱贫致富增收,他和同事们充分利用国家扶贫政策,抓实扶贫项目,将80万产业扶贫资金整合到新希望六和,贫困户年人均分红2000元,加上土地收入、各项补贴等,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线;开展送温暖活动,累计慰问贫困户46户次,帮助他们解决在医疗保险、子女入学、助学金申请、求医问药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
四、加强自身建设,树立第一书记良好形象。
积极参加临时党支部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严格遵守驻村各项工作纪律,树立了高校党员干部应有的良好形象。
在结束两年驻村工作的时候,他说,看着村里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很不舍得离开这里,会继续关注康寺村的发展,从信息、项目、资源上多为康寺村寻找发展机会,让康寺村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