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德州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鼓励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助力地方粮食安全的保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李艳梅博士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具有10年农业基层工作经历,于2020年就职于德州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同年10月,按照学校关于教师挂职锻炼要求,推进校城融合战略实施,她被委派到夏津县苏留庄镇兼职科技副镇长一职。在学校和镇政府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挂职任务。任职工作期间,兼顾学校教学、科研任务,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服务地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利用科技副镇长服务平台,搭建起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与学校人才、智力资源的桥梁纽带,探索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挂职期间,调研走访、对接交流以及结合农事进行技术服务30余次,不仅增加了她对于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的了解,提高了沟通、组织、协调的能力,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她的专业技能,更加激发了她干事的热情。
一、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助力地方“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
拥有10年基层工作的经历,她深知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而农村要想发展,农民要想富裕,农业产业必须兴旺。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产业效益,从而发展农村经济。
挂职科技副镇长后,她与镇相关领导及农业部门负责人多次沟通交流,了解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寻求服务地方农业的契合点。苏留庄镇产业以农业为主,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53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少量种植棉花、花生、地瓜等。耕地土壤为沙壤土,中等肥沃水平,粮食单产水平提升有限。小麦和玉米的产量水平和品质状况,除受品种本身特性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受生长环境的影响,比如土壤物理条件及供肥能力。于是她走访了夏津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苏留庄镇耕地质量基本情况。土壤营养成分含量不均衡,微量元素肥料中的有效硼、有效钼含量极缺,有效锰含量为缺乏;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下水平。耕地土壤质量较为严重地制约了小麦和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需要引起当地政府部门及农民的重视。鉴于此,她决定以大力宣传普及“提高耕地质量水平,增加粮食产能,促进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为工作切入点展开挂职服务。
初步了解当地耕地土壤养分情况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地力情况,开展区域性施肥指导,注重耕地肥力的培育,宣传农业生产能力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2021年秋汛影响小麦播种情况,小麦出苗受到影响,小麦越冬期、春节后小麦实施“促弱转壮”关键技术时期,多次下乡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2022年2月27日,她应邀参加苏留庄镇政府举办的春季农业生产暨“吨半粮”建设小麦春季管理技术现场会,针对小麦苗情,现场讲授春季麦田管理关键技术,以“促弱转壮、保蘖成穗、构建合理群体”为目标,确保小麦晚播不减产。镇村干部、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负责人,种粮大户等80多人参加现场会。4月份,利用节假日时间,多次下乡到苏留庄镇田间地头,开展小麦中后期技术管理指导服务,为种田大户在小麦进入孕穗期后,采取综合预防高发病虫害措施提供技术指导。工作之余,利用电话、手机微信等沟通方式持续为合作社、种地大户等提供服务,助力地方“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
二、搭建桥梁纽带,为地方经济发展引才、引智
依托德州学院学科、资源、人才优势,积极搭建服务地方桥梁纽带,为地方经济发展引才、引智。曾两次带领乡村振兴研究院相关教授和博士,调研对接地方需求,为地方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与学校挂职科技副镇长紧密合作,开展互相交流服务工作。2021年7月3日,与吕东军教授一起带领化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团队教授及学生走进苏留庄镇桑产业合作社及桑产品研发单位,开展化桑助农,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三、彩色小麦品种引进,探索当地功能性小麦产业发展
由于人类膳食不平衡和微量营养缺乏导致的隐性饥饿已经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彩色小麦将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彩色小麦在苏留庄镇种植生长情况,2022年秋季在当地引进彩色小麦品种2个进行试种,并进行生长期跟踪调查,以期为当地种植彩色小麦提供适合的生产技术,为下一步发展功能性小麦生产加工产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以应用为导向开展教学科研,为产业发展积极服务
入职以来,积极完成相关教学科研任务,并以应用为导向,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全面、均衡,树立“大食物观”就显得非常必要。因此在全校开设公选课程《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引导大学生以新时代的膳食营养理念认识理解食物营养及食品安全问题。
治国经邦,人才为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全校开设《农之美》美育课程,培养跨学科大学生深知“三农”、心系“三农”、热爱“三农”的情怀,未来有可能在乡村振兴事业舞台上做出贡献。
重视为产业服务的科学研究,以申报“调研德州”项目为契机,加强对德州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的调研分析,撰写具有科学理论支撑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其中被德州市农业农村局采纳1篇,并被推荐相关农业部门借鉴,同时获得德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加入德州市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积极对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横向科研项目2项,到账经费11万元。获批德州市科技项目1项,第一作者撰写科技论文2篇。
五、兢兢业业完成管理工作,用心用情做好服务
入职以来,协助完成乡村振兴研究院党务、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引进、新闻稿撰写及网站维护等工作。事无巨细,每项工作认真执行上级单位要求,细心传达给学院每位教师,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用心真诚地为每位教师做好服务工作。
作为一名履职其中的普通教师,她深感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未来工作中她将不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学校及学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