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德州学院校城融合发展,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2020年12月,经学校选拔委派,房敏担任德州学院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原曹村小学)校长。自担任小学校长以来,在德州学院党委行政以及德州天衢新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她全面融入小学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学校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校地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一、坚持校城融合,全面服务基础教育
房敏认真贯彻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要求,服从服务于德州学院校城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搭建大学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沟通的桥梁,为学校及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围绕双减政策、小学教师科研课题申报、论文撰写、教师礼仪、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心理辅导等主题,先后邀请十几名教授、博士等学院专家到德院一实小进行专业指导或讲座,用专业所学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同时,联系17名优秀的小学校长、骨干教师被聘为徳院兼职教授,已有9位教师参与到联合申报的课题研究中,联系700余名大学生到经开区见习、实习或支教,其中德院一实小共有20余名大学生前来支教、30余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过来见习、20余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前来实习,通过加强教育实习支教锻炼,既提高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一定程度上又解决了地方基础教育教师相对短缺问题,此项工作得到了天衢新区有关领导、学校的高度赞誉。助力开展了7项横向项目合作,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合作成效初显。
二、坚持规范办学,校园环境持续优化
基于对“到底要办成怎样的学校”以及“怎样能办好这样的学校”两个问题的反复追问,明确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核心办学理念以及培养“心中有梦 肩上有责 脚下有根 眼里有爱”的新时代四有好少年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名师、名学生、建名校”的学校建设目标,进一步凝练了学校的 “一训三风”。组织学校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以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标杆,落实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致力于良好师德师风建设,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并依靠每一个学生。以活动为载体,使广大教师逐渐树立了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意识,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坚决制止了教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搞有偿家教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积极开展好校风、好教风、好学风建设活动,引导教师为人师表。同时,在学校管理中,积极倡导“管理即服务”和“内部顾客”的基本理念,根据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分类分层给予满足,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继续强化家校合作,优化三级家委会制度,推行家校合作六个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班主任考核评价制度、作业公示制度、总务管理制度、课后服务工作制度等。进一步美化、亮化了校园环境,完成了行政楼走廊、教室廊面等文化阵地的建设,改善并扩大了校园绿化面积。启用了学校食堂,学校师生就餐质量明显提升,安装了护眼灯、配备了充电桩、解决了空调制冷等,教育教学环境舒适和谐。 2022年学校获评“山东省绿色校园”和“德州市文明校园” 荣誉称号。
三、坚持教学为本,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指导下,推进“三点六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评一体化改革,鼓励教师们开展参与式、小组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1+x作业设计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针对小学低段开展教学改革,在一年级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一二年级开展无纸笔化测试2.0方案的优化提升。一年级的数学和二年级的语文2.0版工作方案获得德州市无纸笔化测试优秀工作方案。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完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师备课、上课、教学督导等方面给予明确和细化的指导,并在学期中期和学期末进行总结反馈。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学校课程。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在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基础上,构建个人、教研组、学校三级教研体制。采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个体研究和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推进和强化“问题链式”教研工作。并把教研工作的重点放在各科教学改革上,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并在学校层面和联盟校层面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常规教学比赛和教学观摩比赛。近两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位列区小学上游水平。2022年学校被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四、坚持能力为本,教师队伍素养持续提升
积极邀请德州市实验小学、德开小学、康博小学等学校的优秀教师为教师们上观摩课、示范课,开展共同教研,助力教师成长。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教体部教研部门、联盟校、德州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过关课比赛、优质课比赛、班主任经验交流等活动。同时,还组织教师们到德州学院参观学习、交流互动,参与学院老师的课题研究。除此之外,校内积极通过师徒结对、百草园教师成长俱乐部、班主任成长俱乐部、陈春芳英语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培养教师队伍。邀请德州学院的专家、教授、博士进校,围绕新课改、教师科研课题申报与论文撰写、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改革、Steam课程建设等主题为老师们进行专业指导。近两年,学校获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研究1项;获批山东省社科联课题1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救助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研究》;获批德州市社科联调研德州项目4项;参与山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研究1项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极大地调动了小学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激发了大学教师开展合作研究的热情。
五、坚持以德育人,全面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核心办学理念,重视养成教育,倡导以情育德,以德塑人。将德育和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时代好少年。学校的德育专项工作方案获批德州市2022年度德育优秀工作方案。一年来,学生在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实在课程建设上,学校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同时利用德州学院的优质力量,在夯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努力做好校本课程。 比如建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地域文化课程、劳动实践技能课程、Steam课程、研学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激发了学生对某项技能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比如书法、剪纸、柳琴、武术、篮球、乒乓球、舞蹈等,丰富了学生们的第二课堂,锻炼了小学生们的综合素质。2021年,学校被评为“体育特色学校”。
六、坚持底线思维,有效保障师生安全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会制度,严格按收费标准收取费用,按照收支规定合理使用经费,在学校进行校务和财务的双公开。同时,学校严格遵循1530安全教育模式,对学生的防疫教育、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防溺水教育、校园防欺凌教育等工作常抓不懈,近几年来,学校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2022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两年多来,房敏实干和奉献,赢得了家长、师生、社会的广泛认可,其事迹多次被有关媒体宣传报道。她始终保持着敬业、乐业坚定信念,以谋求学校和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现在,她正满怀信心地带领德院一实小师生,在新的征途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奋力前行。



